质量工程首批数字化教室建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黄文)日前,记者在青海大学科技馆远程数字教室看到,174名学生正通过大屏幕聆听人文素质课程“摄影作品赏析”。此时,在北京的清华大学,中国高校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席、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宋焕成正在为本校学生讲授同样内容的课程。受援学校与支援学校学生能够同上一门课,是教育部、财政部实施质量工程对口支援数字化教室建设项目带来的一个重要成效。

  根据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意见》精神,在质量工程重点工作之一的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中,为对口支援的西部受援高校设立了数字化教室项目,在35所受援高校建设120个数字化教室。截至2008年下半年,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首批10所高校的30个数字化教室已基本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近日,教育部有关部门开始对已建成的数字化教室进行查看。

  在首次查看的上述3所高校中,青海大学数字化教室达到较高水准。在质量工程数字化教室项目的支持及对口支援学校——清华大学的大力帮助下,青海大学建成3间远程双向互动教室或远程接收教室,另外还有1间精品课程录播教室、1间控制室。数字化教室建成以来,青海大学可实现每学期同步接收10余门清华大学的优质课程,受益学生达2000余人。清华大学向青海大学捐赠20万元的双向卫星接收设备,初步实现了通过卫星从清华大学接收优质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室的建成,使青海大学的学生能够实时接收清华大学教师的授课,并可通过视频与清华大学的师生沟通交流互动,实现了现场教学的效果。同时,双向互动教室的同步授课,解决了青海大学部分课程教师紧缺问题。对于青海大学自身来讲,精品课程录播教室可以让本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现场同步转播到学校的其他教学空间,使更多的学生得到优秀教师的指导。录播系统还可以实时记录教学实况、自动生成基于web的课件,上传到校园网后,学生可随时点播学习,达到突破时空限制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

  据了解,青海大学目前建成的数字化教室,在技术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